圖錄號: 965
估價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230,000(含傭金)
曾國藩(1811~1872)、彭玉麐(1816~1890)、張之洞(1837~1909)、劉坤一(1830~1902)、徐用儀(1826~1900)、孫家鼐(1827~1909)、趙佑宸[清]、楊?峴(1819~1896)?有關太平天國及東鄉(xiāng)案信札一批
紙本?信札(十一通共二十四頁)
詩文著錄:《劉坤一集》第5冊P651,岳麓書社,2018年。
說明:胡林翼、翁同爵、張竹晨、何秉元等上款。
本拍品共包含曾國藩致胡林翼信札一通二頁,彭玉麐致翁同爵信札一通二頁,劉坤一詩稿二通二頁,孫家鼐致□晨信札一通三頁,張之洞致何秉元信札一通一頁,楊峴致何秉元信札一通二頁,趙佑宸致何秉元信札一通五頁,徐用儀致漱芳仁兄信札二通五頁,致張竹晨信札一通二頁。
其中曾國藩信札內容提及黔蜀兵事及淡公(羅遵殿)忠櫬是否營葬完備,可知時間為咸豐十年(1860)四月。此時曾國藩剛被任命為兩江總督,加欽差大臣統(tǒng)領江南軍事。而羅遵殿于咸豐十年三月二十四殉節(jié),杭州城被太平軍攻陷,江南大營被攻占。信中又提及“金陵一帶,實所深疚”,可知此時南京一帶剛剛被清軍占據優(yōu)勢,又恐怕被太平軍前后夾擊。后于四月底之時,太平軍援軍與南京城內太平軍前后夾攻清軍,致使江南大營再度被破。
彭玉麐信札內容提及“巡江汧流,上駛秋后,可以道過武昌”,可知時間為同治三年(1864),據《曾國藩年譜長編》載:欽奉十六日寄諭,飭于楊岳斌、彭玉麐二人中,酌分一人溯流而上,以資防剿,并統(tǒng)率鄂省陸軍之處,候接到官文來咨,再行查察酌辦理。目的為截斷天京糧道,進而推翻太平天國政權。
趙佑宸信札中提及向何秉元推薦同鄉(xiāng)人才之事。楊峴信札中提及刻書之事,涉及《秦刻法言》質量極差,因書架中沒有秦刻相關的書籍,故留存這一種在書架上。張之洞信札中提及致何秉元書籍八種。分別為《蜀刻說文系傳》《說文答問疏證》《說文引經考》《公羊問答》《韓詩外傳》《歸方史記合筆》《歷代帝王年表廟謚年諱譜》《正續(xù)三十五舉》等八種。
劉坤一詩稿二種,分別為《留別七律二章》《和祝司馬原韻三首》,后均有未定草。根據內容以及內容判斷,該詩稿二種或為最原始手稿。《感懷》五言詩一首本寫于《和祝司馬原韻三首》原件之后。
徐用儀信札涉及清朝四大冤案之一的四川東鄉(xiāng)案的信札,時間為1876年前后,信中提到文格到京城,可知應為1878年張佩綸彈劾丁寶楨,請求復查東鄉(xiāng)一案。后又派禮部尚書恩承認與禮部侍郎童華為欽差赴川復審。
另有信札根據內容中“弟權佐冬官”,可知其寫作時間應為工部侍郎在任期間,約為1882年后,提及張佩綸上疏罷官之事,此事應為前面東鄉(xiāng)案中彈劾文格、丁寶楨與童華之事。
孫家鼐信札提及慈禧、慈贍養(yǎng)心殿垂簾聽政之事,也提到“中俄和局已定”,或涉及1860年《北京條約》,雖國事艱難,但仍然希望休養(yǎng)生息。
ZENG GUOFAN, PENG YULIN, ZHANG ZHIDONG, LIU KUNYI, XU YONGYI, SUN JIANAI, ZHAO YOUCHEN AND YANG XIAN LETTERS
Ink on paper, letter (twenty-four pages)
Literature (poem): Collection of Liu Kunyi, vol. 5, p. 651, Yuelu Press, 2018
Note: Dedicated to Hu Linyi, Weng Tongjue, Zhang Zhuchen, He Bingyuan, et al.
尺寸不一
RMB: 10,000-20,000
作者簡介:1. 彭玉麐(1816~1890),字雪琴,號梅花外史、退省庵主人,湖南衡陽人。官至水師提督、兵部尚書。善畫梅,曾官浙江巡撫,居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之小瀛洲。
2. 劉坤一(1830~1902),字峴莊,湖南新寧人。晚清軍事家,政治家,湘軍宿將。1855年參加湘軍楚勇與太平軍作戰(zhàn)。累擢直隸州知州,賞戴花翎。歷任廣西布政使、江西巡撫、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支持對日作戰(zhàn),并任湘軍統(tǒng)帥指揮湘軍出關與日軍交戰(zhàn)。1901年與張之洞連上三疏,請求變法等主張,稱“江楚三折”。有《劉坤一集》傳世。
3. 曾國藩(1811~1872),字滌生,湖南湘鄉(xiāng)人。二十七歲中進士,三十二歲以翰林院檢討典試四川,歷官內閣學士及禮部、刑部、吏部侍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工書法、詩文。
4. 徐用儀(1826~1900),字吉甫,別字筱云,一作小云,室名水竹居,追謚忠愍,浙江海鹽人。咸豐九年舉人。充軍機章京,累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兵部尚書。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力主和局。義和團運動興起時,與許景澄、袁昶等主張“民團不可深持,外釁不可深啟”,忤慈禧等,被處死。編有《海鹽縣志》(與王彬合作)。女婿葛嗣浵。
5.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號蟄生、客卿,晚號澹靜老人,謚號文正,安徽壽州(壽縣)人。咸豐九年狀元,翰林院修撰,湖北學政。歷工、禮、吏、戶部尚書,與翁同龢同為光緒帝師,并列名強學會,主辦京師大學堂,大學士,資政院總裁。著述豐。
6. 張之洞(1837~1909),字香濤、孝達,號香巖、壺公,河北南皮人。同治二年進士,探花。光緒末年官至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為清末洋務派首腦之一。
7. 趙佑宸[清],字粹甫,號蕊史,室名詒谷堂、平安如意室,浙江鄞縣(今寧波)人。咸豐六年進士,授編修,官至大理寺卿。咸豐帝呼其為才子。
8. 楊峴(1819~1896),一名顯,字季仇,一字見山,號庸齋,晚號庸叟、叟、公,浙江湖州人。咸豐五年舉人,官至常州松江知府。精研金石碑版考據之學,工書法,以漢隸名揚一時。
上款簡介:1. 胡林翼(1812~1861),字貺生,又字詠芝、潤芝,謚號文忠,湖南益陽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歷任編修,貴州鎮(zhèn)遠知府、貴東道員,四川、湖北按察使、布政使、巡撫。歷在黔省鎮(zhèn)壓苗民及湖北李元發(fā)起義,聯(lián)合曾國藩在鄂、皖等地鎮(zhèn)壓太平軍,與曾并稱“曾胡”。著有《讀兵史略》、《大清一統(tǒng)輿圖》、《胡文忠公遺書》等。
2. 翁同爵(1814~1877),字玉甫,翁同書弟,江蘇常熟人。由蔭生用主事,分兵部,1860年任員外郎,1862年任湖南法長寶道。1866年署按察使、布政使。次年調任四川按察使,未赴任。1868年改任陜西布政使。1871年升任陜西巡撫。1874年授湖北巡撫。光緒三年八月初一日病逝于湖北任上。
3.張竹晨[清],字岳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官至陜西布政使。
4.何秉元(1830~?),字函三,號鈞堂。同治十二年(1873)舉人。義寧懷遠(客家)何姓紳士。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fā)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fā)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yè)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yè)、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